夏日养生

  • 【字号:
  • 阅读: 21
  • 发布时间: 2025-06-30 22:41:07
  • 夏日守阴阳,防暑护心脾

          夏至标志着北半球阳气鼎盛、白昼极长,然而“盛极而衰”,自然界阳气的升发之力已达顶点,开始由盛转衰,阴气悄然萌生(“夏至一阴生”)。同时,暑热与湿气交织,进入一年中最旺盛的时期。此时养生,核心在于顺应“阳极阴生,暑湿交蒸”的天地之气,既要消解外侵的暑湿邪气,又要顾护体内初生且易耗的阴气与阳气,并重点养护与夏季关系最密切的脏腑——心与脾。

    调作息,避暑热

          晚睡早起,睡午觉: 顺应昼长夜短的规律,可稍晚睡但需早起。中午可小憩,哪怕片刻,既能弥补夜间睡眠,避开正午酷热,更能有效养护心气心血,缓解疲劳。这是顺应阴阳转化、养心安神的关键。

          严防烈日,科学防晒: 夏至后光照强烈,紫外线损伤加剧,外出务必做好防护:打伞、戴宽檐帽、太阳镜,并涂抹有效防晒霜,保护皮肤免受暑热邪气侵袭。‍

    固表养心,平衡消耗 

          增酸减苦,适度添咸: 天气炎热,人体出汗增多。中医认为“汗为心之液”,出汗过多不仅耗伤津液,也易损心气。此时宜适当吃酸味食物(如酸梅汤、柠檬),其性收敛,有助于固护体表,防止津气过度耗散;同时适度增加咸味食物,以补充随汗液流失的盐分,滋养心气,维持心脏正常功能(但需注意适量,高血压者慎之)。饮食仍以清淡、易消化、利湿(如绿豆、冬瓜、薏米)为主,避免过度贪凉伤及脾胃阳气。‍

          把握“阳极阴生”的转折点,外御暑湿(避晒、清利),内守平衡(护阴津、养心脾、慎起居),方能安然度夏。若因暑热出现明显不适,应及时就医。

    设为首页   |   加入收藏   |   不良反应
    版权所有:昆明赛诺制药股份有限公司┃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:(滇)-非经营性-2022-0015┃滇ICP备2021001418号-1
    电话:0871-63621066┃传真:0871-63610130┃邮箱:webmaster@sainuozhiyao.com

    地址:昆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信息产业基地林溪路160号┃邮政编码:650501

    不良反应专线:0871-63620031┃不良反应邮箱:snzycdr@sainuozhiyao.com

    滇公网安备 53019102000062号


    • 微信关注